1.闽南的婚姻习俗
古时,漳州的婚嫁基本按传统的“六礼”进行。曾任漳州知州的朱熹主张删简古礼,清代漳州宿儒蔡世远谓“吾闽昏(婚)礼由纳采、纳币、请期而亲迎”。可见其时已将六礼中的“问名”并入“纳采”之中,并将“纳吉”与“纳征”合而为“纳币”。据蔡氏所辑《朱子家礼》,婚礼的程序为:“将昏,主人告于祠堂,遂以酒醮其子而诫之,子受酒跪听训诫……”此当为诗书之家所设。民间嫁娶较侧重于物质形式,礼俗极繁复,而且地区差别很大。
(一)议 婚
议婚相当于古代的“纳采”和“问名”。旧时,漳州的婚姻极重媒妁,“虽世契,非媒妁不相缔结”。媒人是议婚阶段的关键人物。
1.探家风
又称“摆家风”、“踏家风”。在正式求亲之前,男女双方都要设法了解对方的家庭情况,尤其是女方对此更加慎重,事先要请自家的亲戚上男家去探家风,了解对方家庭成员的为人,并摸清其经济状况。
2.求 庚
男方备名帖礼物,让媒人到女家问婚。女方同意提亲就会收下礼品,并将待嫁闺女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客家用白纸)上,一般写“坤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作为庚帖交媒人转给男方。
3.合 婚
男方收到女方的庚帖后置于神明、祖先案上卜卦,然后将女方的庚帖在供桌的香炉下放置三天。在此期间如人畜平安,无吵架、生病或摔破碗碟之类情事,就可以说是“三日圆”或“三日好”。三天后请算命先生“合婚”,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测断两人是否适于结婚。旧时,女儿出生后,如果生辰不是十全十美,父母就请算命先生伪造一个旺夫、旺家、财库十足的好“八字”,故俗谚云:“男命无假,女命无真”。合婚一事纯粹是自欺欺人。
若双方命理配合,男方就把自己的庚帖并备礼饼、红包送给女方。送庚帖者一般是男方的叔伯,挑着装礼饼和红包钱的红漆竹篮,到女家后从大门直上厅堂,将红篮摆到供桌上,告知女方祖宗有人向其待字的后代求婚。女方父母祭拜祖宗后拆帖,亦请算命先生合婚。
4.相 亲
合婚之后,双方各备礼品,先后由媒人陪长辈前往对方家中相亲。待字姑娘必须亲自接待男方的客人,奉茶敬客。
双方彼此满意即可定亲,由双方家长商定聘金、聘礼以及妆奁的厚薄,并大概确定完婚的日期。结婚日期喜欢定在龙年,不喜欢定在虎年。农历七月为鬼月,婚期也不会定在这个月。男女双方年龄加起来正好50岁则暂不成亲。客家人在农历三、六两个月份忌提亲、不嫁娶,有“田水白,不吉利”之说。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由女方开出礼单。
二)定 婚
定婚相当于古代的“纳吉”、“纳征”和“请期”,算作办喜事的开始。自此时起直到婚后一段时间内,男女双方及其亲属不得参与丧事,以免“红白相克”,不利喜家。定婚包括以下礼俗:
1.定 亲
又称“过定”、“食定”、“下定”、“文定”或“送定”。男家女性长辈由媒人陪同,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礼品送到女家作为定聘。礼品一般为布料、香烛、冰糖、线面、橘饼、槟榔、?N叶、莲子、猪肉、礼饼、花生糖、烟酒以及戒指首饰,常凑成12色。
女家应以冰糖茶和糖糯米粥招待男方客人,待嫁女要上厅堂奉甜茶。客人接受甜茶时应送红包为“压茶瓯”礼。女方家长将男方送来的戒指戴到待嫁女的手指上,就完成“食定”的仪式。
男方客人离开时,女方应回赠联巾(两条连在一起的面巾)等礼品。同时,男女双方都要向亲友四邻分送礼饼、糖果等,表示婚事已经确定。
2.行 聘
又称“提聘”或“送大定”。男家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彩礼送到女家。彩礼强调成双,包括送彩礼人也要偶数,挑彩礼的笼担和扁担都要贴上红纸,男家的长辈挑一担走在最前面。
彩礼包括婚书、金帛牲醴、聘金、首饰、布料、衣裙、礼饼、全猪、酒、鸡鸭、??糖、红圆子和其他糕点等。其中礼饼、??糖和糕点的数量由女方确定,以保证足够分发女方的亲友和乡邻。此外,每户要赠送一碗红圆子。有些地方行聘时只送婚书和金帛牲醴等物,衣裙及其他议定的礼物由男方另送一次,称为“送袄”。
2.闽南婚礼习俗
大家印象中,闽南的新娘子应该全身都是黄金,所以闽南婚礼的新闻给人“好多黄金”、“好有钱”的印象。
我来说下闽南的婚俗。一、清期闽南人结婚要选好日子,通常会请一位风水先生,把新郎新娘以及双方父母亲的生辰八字算一下,然后根据农历算出一个好日子来结婚,也就是“择日”。
确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二、纳聘又称“过大礼”,在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
男方备齐双方商定的聘礼,并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全福之人)同媒人,带着备好的聘礼到女方家中。聘礼一般是聘金、首饰、猪腿、面线、糖果、饼干等等。
这些聘礼必须用红布袋或红藤篮装放,用双数的扁担挑来。收点大礼的工作一定要由女方长辈代办。
女方对礼品不得全收,需要加一些芝麻、五谷让男方载回去,也就是“担盘”。TIP:闽南新娘结婚时会要戴上金首饰,新娘戴的金银是越多越好。
因为首饰越多,就代表新郎家以后会越来越富裕,新娘以后的生活会很富足。因为在闽南地区,新娘要是出嫁,嫁妆必须是礼金的两倍,这也是传统习俗留下来的,并不是像外界所说的炫富。
三、安床1、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信任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古称“压床”,有开枝散叶之意。
2、“上阁”是准新娘出嫁前一段短时间留在家中一角,通常是闺房或阁楼之内,由一班闺中姐妹、密友陪伴,暂时摆脱平日的生活习惯,做好心理准备,以求日后能适应男家陌生的生活环境。新娘会直到出嫁当日才离开阁楼,因此俗称姑娘出嫁为“出阁”。
3、“上头”是指新娘化妆盘头发插花。 结婚当天清早,要选定吉时为新娘“上头”,也称“嫱头”。
这种仪式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四、亲迎1、结婚当天,新郎一般自己带着几位伴郎去新娘家迎亲,如果是在厦门一般都是在午夜之后,俗话叫“暗暗摸,生答波”。
2、新郎到达后就先“喊门”,女方伴娘、亲友们会使出各种古灵精怪的招数,将新郎挡在门外,让亲友们玩儿够了才会开门让新郎进房。进了门见着新娘后甜言蜜语一番,新郎会发现新娘是光着脚丫子的,于是新郎就得开始在新房找满世界新娘的红鞋了,发红包给新娘房里的姐妹们,她们就会给你提供那么一点点线索的。
3、当天新娘从头到脚都是红衣服、红鞋子、红袜子,全身一片红,以示喜气洋洋。4、终于可以把新娘领出闺房,到厅堂来拜堂啦。
新郎新娘旁边一般有一位女性长者,她一般会用闽南话“念四句”,意思就是说很多吉祥话,并告诉新郎新娘一些风俗习惯,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长辈。5、拜完堂,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不哭不发的意思。
这就是传说中的“哭嫁”。6、闽南习俗是结婚当天,新娘头顶不能“见天”,于是走出家门时会由新郎持伞,而且这把伞一定是红伞,不管是晴天、雨天还是艳阳天,然后把新娘护送至婚礼车。
7、待大家都上车后,一位长辈就拿火盆绕新人婚车一圈,用示驱邪;厦门同安亦有泼一碗水的习俗,称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时队伍再出发。
3.传统闽南婚嫁仪式、习俗、禁忌等等
闽南婚嫁习俗 一、男方送礼金 1、女方应请送礼金的客人吃鸡蛋(按人计算每人二颗去壳的鸡蛋煮甜汤); 2、男方送的礼金 礼金-女方要回礼 屎尿盘钱-女方全收 金器-女方全收 其他---女方全收 二、出嫁前女方准备 1、准备好男方家中的男人(新郎的父亲、兄弟、爷爷及关系较密切或住在一起)每人一份毛巾二条; 2、准备好男方家中的女人(新郎的母亲、姐妹、奶奶及关系较密切或住在一起)每人一份毛巾二条另加春花一对; 注:毛巾在结婚前随嫁妆一起送到男方家 3、红箱子一只贴上红双喜,红包垫在箱角,内放缘钱; 4、花帕、饭巾要绣缘钱,准备大缘小缘钱红春花数对,结婚时用; 5、冬夏睡衣、裤、内衣等各二件,睡衣应绣缘钱 6、脸盆、脚盆各一个,梳子、镜子、牙杯、牙刷、牙膏、毛巾、脚巾各二件(新娘、新郎用) 注:购买镜子时任何人都不可去照,用红纸包起来,放在红皮箱中(启用时,新娘先照) 7、尿桶一只(现一般用红塑料桶代),桶内装上红糖丸四粒,木炭二节用红纸圈好并放一包五谷) 8、枕头一对,毛毯一条,被子一条 9、糖壶一对,茶盘一副,茶杯(加盖加底盘)4-8套 注:糖壶内装红枣、花生、桔子、莲籽、糖 10、送女儿大件物品 三、娶新娘时娘家准备 1、新郎敲门娶新娘时,娘家长辈回避一下,由同辈或其他人开门 2、请新郎及陪伴者吃鸡蛋、茶、冬粉鸭、送伴娘、伴郎红包 3、出门前新娘、新郎拜佛祖及祖先 4、由伴娘带缘钱到男方家撒并说“人未到缘先到”,新娘进房后在椅子上坐稳(切忌不要坐在床上) 5、新娘准备给男方的长辈及兄弟姐妹敬茶 注:敬茶用带盖的杯子盛糖水加红枣2粒龙岩粒,,按长辈辈分顺序敬茶并给男方家的女人插上春花 四、三天回娘家做客时,娘家准备 1、甘蔗二根(有头有尾绑上红绸带) 2、四色饼各12块 3、公鸡、母鸡各一只,鸡脚绑上红带(也可用鸡蛋代) 4、甜米糕大小各一盘,用红糖煮(一盘拜佛,一盘拜床母)。
4.闽南地区的结婚风俗是怎么样的
闽南结婚风俗 在闽南古老的婚俗是极为复杂的,那些不怕麻烦的婆婆媳妇们却乐此不彼。
一个新媳妇要进门先要初看,三日之后双方家里没什么事发生,而且又都满意的话才有下一步,徜若在这三天其间哪一方家有打破东西什么的,或者小孩磕碰着,或其它什么不吉详的事发生,那么就是再满意也只能作罢。再则就是合生辰八字,一般双方年龄相差三、六、九也是不成的,这点倒是许多地方有这风俗了。
接下来是择日子对看,选个良辰吉日,男方父母带上四色糖果饼干,备好红包或手饰什么的,去女方家,如若满意则留在女方家吃个便饭,女方家若是满意便会在饭前让姑娘出来倒杯茶给客人喝,若是不满意姑娘是不会出来的,这样男家也不必留下来吃饭了。吃完饭男方会留下一个红包或手饰说是给姑娘的见面礼,只是个礼,双方都不会计较多寡的。
这婚姻便算成了一半了。 在闽南比结婚更重要的是订婚,不管你有没有办结婚证,只要你订了婚这婚事便算是成了一大半,在农村大家便认可了你是个有家室的人了,双方交往来来去去的有什么事通知一声和娶了进门的媳妇是一样的。
说起这订婚也是极麻烦的。这订婚前双方要讲好得多少聘礼,包括:聘金、姑娘的服装费、手饰、糖果饼干、烟、女方家请客的酒菜钱、等等,当然现在多半是折合了钱来的。
到了那天男方家一大清早的就要叫上二、三十几个亲戚,女人挑着三生香烛去祭祀祖先,然后分头再十里八乡去每个寺庙进香这一忙大约要从一大清早忙到过午了。男人一般在准新郎和他父母的带领下挑着三生鱼肉、四色糖果饼干和水果带着部分聘金(余下聘金的零头留着要娶进门才付)来到女方家。
女方家照列也是叫上十来个亲戚,先给男家的每个客人上点心分个红包,然后挑上男方送来的东西照列去十里八乡的进香。而女方家等客人吃过点心了就让姑娘出来上茶,这茶上了,做准婆婆的自然要把给准媳妇的全套手饰给媳妇戴上(这手饰必须是成双成对的)未来的岳母自然也把给准女婿的戒指给他戴上,然后等进香的亲戚回来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饭,这婚算是定成了。
接下来择了日子到了谈婚论嫁了,在闽南许多地方有姑娘的人家都愁,这陪嫁常让许多人家砸锅卖铁嫁女儿。一般来说男方送多少聘金女方要翻倍的给嫁妆(比如说:男方送了五万聘金,女方家至少要陪嫁十万,当然,有钱的人家多点,上百万的陪嫁也是有的,没钱的人家少点但一般也不会少于聘金的一倍)最是不济的也就将那聘金原封不动的奉还,多少再陪上一点儿,所以在闽南特别的重男轻女大约也是和这有关的。
这婚前自然要准备各种各样的必备品,我说的必备品不是家具什么的而是其它一些东西。临近喜日了姑娘家要提前备一些习俗的东西:五谷种(意在姑娘嫁过去回五瓜丰登)、桌头红(放在新娘房用的花什么的,意在吉祥)、孝布(有红绳系好的够姑娘将来给做一套孝服的白布,意在公婆长命百岁)七桶(包括脸盆,水桶和将来孩子的澡盆等共七个,意在有备无患和完整)、铅(铅在闽财和“缘”是同音的,意在姑娘家过去后与人结善缘,姑娘出嫁那天要穿的衣服从内到外全部都要用红线缝上不铅片)两个箱子(这箱子是装衣服和嫁妆的,结婚那天由伴娘等帮着拎过去然后放在厅堂要当众打开查点嫁妆的箱底自然也要押钱的这一来谁家的媳妇有多少嫁妆大家都清楚了,当然现在有的嫁妆是存折、房子什么的那说用红纸写明了入了相框带来)当然还有一些零星的东西,我在这儿只说一些普遍的习俗,现在有许多人可能删减了些了。
到了结婚前三天或一天还有个担盘的习俗(分三日盘和一日盘,这个随双方的意思了)这担盘照列是四色糖果饼干和鱼肉什么的,现在许多人是直接折合了钱给女方,由女方自己去买,剩了些人力,到了那天男方只是意思性的挑了些过来,当然这多少嘛在沿海有些地方是多的惊人。一担为百斤,少则三十六担,多则七十二担。
到了担盘那天女方要叫上十几个亲戚两人一组的到村里家家户户去分糖果饼干。在沿海的那些地方分这些是用装汤的盆子分的一家一盆,所以用得上这几十担的糖果饼干了,有些人多的村子还不够,也就只好由女家自个儿掏钱买了。
在我这儿一般是没有那么多的,也就是每家每户各四个糖果四个饼干。照列这天双方还是要叫上许多亲戚帮忙去十里八乡的庙里去进香的,所以这个麻烦和累人就别说了。
终于到了喜日子了.请客,这是那儿都有的就不必说了。那天新郎来迎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新娘,而新娘则由弟弟或哥哥还有叔婶等陪去,沿海有些地方新婚是要戴着黄斗笠的,斗笠的只沿缝了黑纱,遮了面。
(忘了说了,许多地方新娘在出嫁前要请一位老人来绞脸,叫作开脸)到了男家,临进门前新郎的至亲都要先回避,新娘直接就进了新房直到请过茶才出来见人的。这请茶也是有讲究的,茶叶是新娘带来的,里面放了铅粉,前面已经说过了是为了结缘,还放了冬瓜糖红枣什么的,那叫甜。
先给公婆上茶,照列有请专门在做这事的老人来,念些好听的吉利话,上茶时许多地方新人是要给父母下跪的,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完茶新娘要送给公婆见面礼一般是金手饰,当然也有送衣服的。
5.闽南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从古流传至今,是礼仪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礼节之一。
在弃烦从简讲究效率的二十一世纪,重情重义的中国人仍延续著传统婚俗。在这里我们对厦门的婚俗习俗做一个介绍,希望能对新人们有所帮助。
一、前期准备: ①讲聘金:男方须同媒人同往女家,与其家人商谈聘金数量。通常取偶数。
②谈聘礼:种类,名称、数量、搭配比例,都是计较的内容,女家大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姿态,男家则需多方考虑,因为这是个大负担。 ③订日期:双方都得按男女双方的“八字”请人测算,择定无伤双方的良辰吉日,男方将聘金,聘礼热热闹闹地送至女方家。
二、落实聘礼 ①礼饼:俗称“大饼酪花”。“大饼”即特制碗口大马蹄酥,两个一包,红纸包囊,动辄成百上千包。
“酪花”即油炸的中空糯米条,外裹糖浆粘上“米香”(爆米花)。“四色饼”即各种包装成封小馅饼,按“大饼”数量,搭配上相应的“酪花”“四色饼”。
②礼糖:大糖——压制成中空状的糖块,小巧——实心的小块糖。“大糖小巧”均压出龙凤或喜字图案,或“百年好合”等吉祥於,按比例搭配。
③全猪全羊或猪腿。女方收下猪羊肉,脚却需退还男家,俗话说:“肉给人吃,骨不给人啃,”否则,便是“目俗”,即对男家不敬。
④面线:寓长寿之意,即对新人幸福长寿的祝福。 ⑤冰糖:冬瓜糖,桔饼柿果(柿饼),生花(糖生花)蜜枣,即“吃甜甜生后生,”寄寓吉祥,早得贵子之意。
⑥瓮酒、活鸡活鸭,寓寄平安长久,和谐安分,女方留下酒、退回鸡鸭。 ⑦龙凤大红烛、礼炮、礼香,龙凤烛供女子嫁前举行“上头”(冠礼)仪式用。
⑧首饰、手环、戒指、项链、金银钗等珠宝:女子嫁前佩戴,以祈富贵,生活富足,亦含驱邪之意。 ⑨盘头衫仔:女子结婚时穿的新衣裳、绣花鞋、四季外装、一般四套、八套、或更多、多取偶数,红色为主。
⑩将南方婚书交付女方。 三、女家回礼: ①收大部分礼饼礼糖,退回小部分,俗称“压箱底”。
②收下猪羊肉、退回猪脚 ③回赠女婿一套结婚礼服,衣服鞋袜,文房四宝及其他礼品,希望女婿知书达礼,出人头地。 ④填写女方婚书,交付媒人送往男方家,即起结婚证书的作用。
至此是缘定终身,婚事宣告成功。
6.闽南人订婚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1.纳采:两家若是条件相当,则由男方先遣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说合,女方家长为确保女儿”未来幸福”亦先了解男方身家底细,有答应亦有婉辞。
2.问名:结婚是人生中一件大事,为了表示婚姻的重视,在礼仪上定有「大礼」,在法议婚初期由媒妁送女子八字﹝庚帖﹞於男方,书示出生年月日时等内容,男方将此置於家中神案上卜示,若:日内男女家中乎安无事,男方庚帖才送女家,女家接受后再问卜星象或同意合婚。「字仔」是在红纸上男书乾造,女书坤造,而书之出生年月日时的共合数需合双数,如遇单数,男於其下添健字,女於其下添端字。
3.纳吉:进入主题,开始商量聘金与嫁妆。
4.纳徵:男方将约定聘礼送往女家,正式定亲,订婚之礼称「茶礼」,取其不移植的含意(「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女子受聘则谓之「食茶」,受了茶礼便有信守不渝的义务,以古礼言,至此女方虽未过门然已属夫家,若期间退婚则有违其”贞节”。
5.请期:男方选择良辰吉日通知女方。
6.迎亲:依照规定前往迎娶,成婚。亲迎就是新郎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妇,又称做迎亲,在新娘轿后挂八卦米筛一个,有避邪之作用,新妇出轿门时山一好命妇人,一手执米筛覆盖其上,称为过米筛,或遮米筛。轿停后於宅前置瓦一片,让新娘踩破,具避邪作用,又於炉上置生辰生火,由新妇跨过,因生炭和生殖谐音意含吉祥。
转载请注明出处行道文化网 » 闽南风俗结婚定日子(闽南的婚姻习俗)